Google
 

2009年3月16日星期一

吴晓波:成功就是一场简单的长跑

渡边淳一去年写《钝感力》畅销日本,中国去年的"钝感人物"是许三多和谷子地,感动中国。

这些天在审读蓝狮子书稿,突然觉得,在我们的作者中,也有这样的一些"钝感人物"。

我第一个要说的是田毅,这个年轻人的文字有时候会让我想起当年的赵树理和费孝通。在过去的三年里,他数十次跑到中国北方的一个小镇,研究当地的税收财政,他想要揭开一个秘密:那就是在过去的60年里,中国北方乡村经济运作的谜底到底是什么?他用的是严谨的社会学方式,注重第一手的资料以及每一个细节的出处,在他交来书稿中,仅仅注脚就超过5万字。我一直在耐心地等待他的作品,他不是一个商业意义上的"好作者",一部书稿老是一拖再拖。不过,我喜欢他这样的作者。

我第二个要说的是傅国涌。早在三年前,我在写作过程中已经感觉到,当今中国企业家的成长基因和精神沿革必须在一个更长的时空范围内进行审视,于是,我找到傅国涌,而他正奔波全国,寻找民国早年企业家的足迹。在西湖北山边,我和他一起朗诵这些人的名字:盛宣怀、张謇、卢作孚、穆藕初,刘鸿生、荣宗敬,我想,我们已经找到了一条中国商业历史的暗道。这看上去又是一项极其烦琐而吃力的工作,傅国涌是一个肯下死力的人。他的书稿在本月也交来了。

我第三个要说的是朱幼棣,他写的《后望书》已经出版。这是中国第一个去北极和南极的新闻记者,也是我见过的最有历史地理涵养的人。他几乎去过全国所有稍有名气的大河山川,对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盲动十分痛心,在书中,他对很多重大工程项目的批评,堪称史论。这也是一个沉默简单而不善言谈的人,他的书是三十年职业观察的结果。

我第四个要说的是左志坚和刘华。他们的《出轨》也刚刚出版了,这是一部关于娃哈哈与达能纠纷的书稿,在去年此时,这个事情刚刚喧嚣尘上的时候,他们就做出了创作图书的决定。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中国年轻的财经记者的成熟――他们真的远远成熟于当年的我们。尤其,他们在文本中所表现出来的中正之心和对事实细节的追寻,是一种十分专业的姿态。这个事件还在衍变的进行中――很可能会在皆大欢喜的妥协中落幕――不过,财经媒体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了自己的成熟和力量,我们没有被任何一方利用,我们让公众看到了事实的全部――所有的智慧、丑陋与阴谋阳谋。这样的创作是需要一种简单的力量,它应该直指事实的核心,而对其他视而不见。

作为图书的出版人,我所有的乐趣,大概在于目睹一个作品诞生的全过程。我有时候会被感动,被一些简单的人。

他们简单的长跑,简单的做一件事情。他们做事,只为意义本身。所谓的成功或畅销,只是一个结果,它也许水到渠成,也许永无来日。

没有评论: